2023年8月16至20日,第一届中国生态系统遥感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遥感专业委员会在深圳召开。“嗨屿林”课题组成员曹凌仪和熊国玲同学参会学习,并以展报形式分享了与生态遥感相关的研究内容。
(一)会议主旨
此次会议以“创新生态系统遥感交叉学科”为主题,促进生态和遥感的有机结合,为探讨生态系统遥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推动生态系统遥感的创新和学科建设。
(二)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科学前沿
会议设有20个特邀主旨报告,并设置14个主题、共26个分会场,围绕生态系统类型与格局、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云等热点议题开展学术研讨。傅博杰院士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的科学前沿进行了总结。
(三)热点议题
会议中与本课题组研究方向相关的主题,主要包括生态参数与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遥感、城市生态系统遥感等。
生态参数与生态系统功能
生物多样性遥感
城市生态系统遥感
(四)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
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为理解地球表面提供了主要的数据来源。而生态遥感是通过遥感反演、数据同化和尺度转换获得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生态参数。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观测
(五)思考
遥感技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空间和时间测量,改变了对地球生命的监测方式,揭示了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并且革新了生态系统的观测手段,是目前获取大尺度生态系统信息最为有效的手段。然而,遥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生态学调查和遥感技术存在明显的优势互补,两者的结合能够为生态参数的评估提供新的方向。